这一轮楼市调整京融实配,跌了多少?
网上有个图片很值得大家关注:深圳房价从最高点下来39.3%,广州32.9%,上海30.6%,北京29.5%,连香港都跌了28.8%。
什么概念?
21年你花1000万买的深圳房子,现在只值600万;上海内环一套150平米的豪宅,三年间蒸发了近500万,普通人怕是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个钱。
还有某中介数据,个别区域成了重灾区,福田八卦岭宿舍暴跌70.34%,南山月亮湾花园、宝安花样年花郡跌幅超60%。业主群里有人自嘲:“当年咬碎牙凑的首付,现在亏得连牙床都不剩了。”
大城市如此,三四五六线更夸张,尤其是郊区,更是惊人。
本以为今年情况会好点,但7月数据出炉,情况依旧不理想。中指研究院数据,7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585元/平方米,环比下跌0.77%,同比下跌7.32%。
分城市来看,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.61%,二线城市、三四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.84%、0.77%。
看完这个数据,不禁让人感叹:马云那句——未来房价如葱,似乎已经在慢慢验证了。
当年,他此话虽然有点夸张,但市场情形来看,手上有多套房的家庭,如今已经是一谈到房子就唉声叹气,
更令人担忧的是,如果下半年还继续像之前那样跌,未来很多家庭都逃不过三大难题:
.01房子为啥越来越难卖?京融实配
以前房子打个9折都一窝蜂似的抢购,现在100万的房子降到45万都无人问津,这是为啥?
1、房子过剩、选择性多多
要理解这轮暴跌,得从十年前说起。
08年次贷危机后,4万亿刺激让一线城市房价第一次集体起飞;15年棚改货币化更是“王炸”——当年580万套棚改项目启动,近三成居民拿到现金直接冲进楼市,从大城市一路到十八线都跟着猛涨。
然而,10年的高周转开发,库存也越来越多,空置率更是飙升,比如一些三四线新区,一到晚上点灯率不足30%,跟“鬼城”似的。
再加上近几年保障房也越来越多,这种房子价格更便宜,而且很多人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申请人才公寓、保障房,谁还去掏空家底买商品房?
2、购买力透支
以前居民杠杆率10%不到,现在呢?飙到超60%,无数家庭80%的财富都压在房子上,已经没有加杠杆空间了。
再者,这两年大家的收入也不太好,加上大环境影响导致对未来的工作及收入稳定性预期不足,赚钱难了,更没人贸然增加债务。
3、需求端萎缩
以前的房子京融实配,由高出生率、高城镇化率,支撑价格上涨,现在呢,出生率连年走低,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少,城镇化率接近尾声,增速从年均1.4%降至0.5%,继续指望农工进城支撑高房价,不太可能了。
.022套房以上家庭,不得不面临3大难题
房价下行压力大,手上有多套房就有各种挑战:
1、家里不那么富有了
房价一旦出现持续贬值,流动性就更差,变现越来越难,有的甚至挂牌一两年都卖不掉,财富缩水肉眼可见。
比如身边一位做教师的哥们,以前房价涨,老家两套房,总觉得自己百万富翁,花钱如流水,啥都敢买。
现在呢,房子挂牌一两年无人问津,看着它不断缩水,感觉自己两年时间就从富人跌落到穷人队伍,现在买杯咖啡都要要等优惠日。
几年时间,财富就“冻结”了。
2、持有房子的成本增加
对于多套房家庭来说,如果房子都租出去了,那么恭喜,还不至于愁持房压力,
但绝大多数房子其实并不好出租,尤其是以前高位买的房,收租还抵不过一半房贷。
除此之外,还有每月必不可少的物业费、维修费、税费等。未来这些成本只会越来越贵。
尤其是房产税,未来一旦实施,将成为多套房家庭的一大负担。关于这一点,看看试点城市一些房东的压力情况,就一目了然。
而且,绝大多数房子其实拿手上越久,贬值速度也更快,毕竟房子只会越来越老,现在只是交物业费等,以后还要缴纳维修、保养等费用,这个钱也是逐年增加的,
届时,房东们不仅要忍受房子不值钱,还要承担额外的开支,能有几个高兴的?
3、房子出租越来越难
如果房子能够以租养贷,这还算好的,但绝大多数房子肯定是实现不了,尤其是在这个租金持续下降的趋势下,想要维持收支平衡是特别难的。
毕竟市场饱和、人口流动变化,再加上保障性租房供给增加,以后房东想要以租养贷越来越难了。
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,年轻人不断离开,剩下都是名下几套房的老人,到那时,房子租给谁?
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,更倾向于低预算租房,届时,房东出租困难就更大了。
年轻人购房越来越理应,房子想要变现就更困难,
此前楼继伟也发文呼吁:尽快推房地产税试点。将来这个税一下来,哪些疯狂囤房的家庭,持房压力就更大。
所以,这个时候还是有必要未雨绸缪,手上多套房,没价值留着只会掏空口袋剩余流动资金,还不如止损来的更明智。
否则,将来砸手里才后悔莫及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