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我朋友小王又在纠结买房的事。他手里有150万现金钱投网,看中了一套总价400万的三居室,每个月要还贷1.8万。犹豫来犹豫去,就是下不了决心。他问我:\"你说我现在不买,过几年会不会更便宜?\"
这个问题我听过无数遍了。每次房价稍微有点波动,这种声音就会出现。有人说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,有人说房价还会继续跌。到底谁说得对?我花了两个月时间研究各种数据,得出了一些结论。
从供需关系看,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将发生根本性变化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.5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7.8%。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下降了。
更关键的数据是人口结构的变化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0-14岁人口占比17.95%,比2010年提高了1.35个百分点。看起来是增长了,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。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二胎政策的短期效应,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开始就在持续下降。
2024年全国新生儿数量只有902万人,创下历史新低。按照这个趋势,未来20年适龄购房人口会大幅减少。需求侧的根本性变化已经不可逆转。
供给侧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。住建部的数据显示,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约4.2亿套,城镇家庭户数约3.8亿户,户均住房已达1.1套。这还不包括大量的小产权房和农村自建房。
我专门统计了一线城市的库存情况。北京商品住宅库存约6.8万套,按照目前销售速度需要13个月消化。上海库存约5.2万套,消化周期11个月。深圳库存约3.1万套,消化周期8个月。广州库存约7.9万套,消化周期15个月。
这些数字看起来不算太高,问题是新房供应量还在持续增加。各地为了拉动经济,土地出让节奏并没有明显放缓。仅2024年上半年,全国住宅类土地成交面积就达到2.8亿平方米,这些地块陆续开发后会形成巨大供应量。
二三线城市的情况更为严峻。我调研的20个二线城市,平均库存消化周期达到18个月,部分城市甚至超过24个月。三四线城市普遍在30个月以上。
以我老家所在的地级市为例,2020年商品房均价8500元/平方米,现在降到了7200元/平方米,跌幅超过15%。新盘促销活动一个接一个,买房送车位、送装修、送家电,开发商的焦虑可见一斑。
资金面的变化同样重要。央行数据显示,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.1万亿元,同比减少31.2%。这说明购房需求确实在萎缩,不是因为买不起,而是不想买。
房贷利率的下降也没有激发太多购房热情。目前全国房贷平均利率3.95%,比2022年的高点下降了超过1个百分点。利率这么低了,销售依然疲软,说明问题不在价格,而在信心。
年轻人的购房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。我做了一个小调查钱投网,访问了100个90后和00后,发现**67%**的人认为买房不是必需品,**52%**的人更愿意把钱用于旅游、教育、创业等方面。
这种观念变化背后有深层原因。房价收入比过高是主要因素。以北京为例,2024年新房均价约6.8万元/平方米,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680万。按照北京平均家庭年收入28万元计算,不吃不喝需要24年才能买得起。
租售比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。同样是北京,一套680万的房子月租金约1.5万元,年租金收益率只有2.6%。这个收益率连银行理财产品都比不过,投资价值严重缺失。
政策面的信号也很明确。\"房住不炒\"已经写入了多个重要文件,这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长期方针。最近几年,房地产相关的限制性政策虽有松动,核心逻辑并没有改变。
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正在改变房地产发展模式。过去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,现在这条路越来越难走。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3.2万亿元,同比下降23.6%。土地卖不动,地方政府也在转变思路。
很多城市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。比如发展租赁市场、推进旧城改造、建设保障性住房等。这些措施都会增加住房供应,对商品房市场形成替代性竞争。
从国际经验看,房价长期下行并非不可能。日本从1990年开始,房价下跌了近30年。虽然我们的情况和日本不完全一样,一些趋势是相似的:人口老龄化、经济增速放缓、房价收入比过高等。
我的判断是,未来五年房价总体上会呈现分化态势。一线城市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,小幅波动。二线城市会出现明显分化,人口净流入的城市相对坚挺,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压力较大。三四线城市普遍面临下行压力。
具体到不同区域,差异会很大。环北京、环上海、环深圳的都市圈,由于产业转移和交通改善,可能会有一定支撑。中西部省会城市,特别是成都、西安、郑州、长沙等,人口持续流入,房价相对抗跌。
东北、西北的一些三四线城市,人口流失严重,房价下跌压力最大。我了解到一些小城市,新房价格已经跌破了建设成本,开发商宁愿捂盘也不愿意降价销售。
对于普通购房者,我的建议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,确实有居住需求,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。现在利率这么低,购房成本相对合理,可以考虑出手。
如果你在二线城市,要看这个城市的基本面。人口是否还在流入?产业结构是否合理?政府财政是否健康?这些因素决定了房价的长期走势。
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,特别是人口净流出的地区,建议谨慎一些。除非是自住需求,投资性购房风险很大。
从投资角度看,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确实已经结束了。过去20年,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的时代不会再来。未来房地产更多是居住功能,而非投资工具。
年轻人如果现在不买房,五年后大概率是有更多选择机会的。供应量充足,价格稳中有降,政策环境相对宽松。当然,这个判断是基于目前的趋势,政策面如果出现重大调整,情况可能会有变化。
我特别想提醒的是,不要被一些短期现象迷惑。比如某个楼盘突然热销,某个区域价格反弹,这些都不能说明整体趋势的改变。看房地产要看大势,看长期,看基本面。
还有一个重要提醒:即使房价下跌,也不意味着买房就便宜了。如果经济下行,收入减少,购房压力可能更大。所以做决策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。
个人建议是,如果有刚需,不要过分等待完美的时机。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只要价格在合理区间,月供不超过家庭收入的40%,就可以考虑购买。
如果是投资需求,建议重新审视这个选择。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收益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。把资金投入其他领域,可能会有更好的回报。
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纠结这个问题。有的人担心错过机会,有的人担心接盘高位。我觉得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策,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。
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历史性转折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-10年时间。在这个过程中,会有很多机会,也会有很多陷阱。保持理性,做好功课,是最重要的。
各位朋友,你们怎么看未来几年的房价走势?如果现在有购房需求,会选择出手还是继续等待?对于年轻人来说,租房和买房哪个更划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和经历,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话题。
【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】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